close

2010/8/4------盡在不言中的娜塔莎生命成長

        

大時代的劇變,渺小的個人

如何在這之中自處應對、安身立命。

時常在痛苦中、也在歡樂中~~~,

而當年歲日增驀然回首時,大概唯一堪可安慰自己的是

我們在那時或勇敢或懦弱地

真實曾經存在過。
     

 

 

在《戰爭與和平》的小說中,

托爾斯泰設定彷若自己的主角應是皮埃爾,
皮埃爾

皮埃爾在這之中變化最為明顯,

內心獨白與思索也是最多。

當然還有安德烈、瑪麗雅、尼古拉與娜塔莎等人。

 

 

不過,1956年的電影選擇了「盡在不言中」的娜塔莎

作為第一人稱主角,而這也是另一種角度的詮釋。

除了奧黛麗赫本突出的演技與外型外,

「少言」的娜塔莎搭配「盡言」的皮埃爾,

實是巧妙對稱。

 

 

接下來,搭配影片的剪輯,

希望能呈現娜塔莎五個階段的成長蛻變。

 

 

第一階段是與安德烈的天真無瑕感情,這一段是他們的「一見鍾情」。

      



然後真的~~~




 

 

二、是不顧與安德烈的一年婚約,準備與阿納托里的私奔。

而正如皮埃爾曾說過的一段話:

「如果沒有痛苦,人就不知道自己的侷限性,就不能認識自己。」

這一段不堪的痛苦經歷,雖然幾乎差一點摧毀了娜塔莎。

不正是有這一段「負面」的刻骨銘心感受,

然後還能受到旁人的呵護諒解,

娜塔莎才能從天真少女成長為懂得愛人,「愛所有人」的成熟女性。

 

 

三、是對傷員的關懷與安德烈的臨終守護。

 






對安德烈的最後守護

 

 

四、重返戰火後的莫斯科。

當周圍的人沈浸在家園殘破的哀戚中,

我們卻看到生命力十足、堅韌樂觀,

準備重建的娜塔莎。

 

 

 

五、最後,戰火倖存下來的皮埃爾與娜塔莎結為夫妻,

他們生育眾多子女,象徵著生命的繼續綿延。

 

 

有趣味的是小說的尾聲,

當娜塔莎不知該如何好好養育小孩時,

「有一天,皮埃爾把他信奉的盧梭思想講給她聽,...從此以後所有的孩子都由她親自餵奶。」(頁1517

 

 

而影片最後,畫面上打出了托爾斯泰那段著名的話,

事實上,這段話是皮埃爾想起普拉東時,

所說得一段話:

生命就是一切。生命就是上帝。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運動。這運動就是上帝。有生命,就有感知神聖的快樂。要愛生命,愛上帝。最困難和最幸福的事,就是在痛苦中,在無辜受苦時愛這個生命。

 

 

 

 

在這部電影裡,透過奧黛麗赫本的經典詮釋,我們看到俄羅斯女性娜塔莎的生命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