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7------悲天憫人的俄羅斯軍人庫圖佐夫
上一次去闊葉林書店時,
預想會被大樹突襲問:
《戰爭與和平》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什麼?
所以準備好要回答:
是庫圖佐夫面對法軍敗退時,
看到法軍俘虜所說的一些話。
不過,準備好了卻沒被問。
事情好像都是這樣
不會按照預想劇本演出。
* * * * *
1812年當拿破崙發動對俄戰爭時,
庫圖佐夫被任命為抗法元帥。
但庫圖佐夫一直不願與法軍正面衝突,迴避兩軍會戰。
他曾對安德烈說:打勝仗不需要衝鋒與猛攻,而是需要耐心與時間。
好孩子,猶豫不決的時候,先看一看。
安德烈對於庫圖佐夫靜觀其變的能力感到放心。
如果說,不正面迎戰,可能是畏於拿破崙的常勝;但當法軍敗逃出莫斯科時,他卻仍下不要追擊的命令,其背後可能有「更宏觀的想法」,
這是托爾斯泰一直以來的疑惑。
1812年8月26日在鉋羅金諾
庫圖佐夫終於被迫應戰,
會戰後甚至做出必須放棄莫斯科的決定。
與一般人解讀的不同是,庫圖佐夫認為:
雖然鉋羅金諾戰役,俄軍傷亡比法軍嚴重,但他認為這是一場勝仗;
並且獨排眾議決定放棄莫斯科。
當別尼生伯爵一開始問:
是要保衛,還是放棄俄國神聖的古都?
在一片肅靜後,庫圖佐夫突然語帶諷刺激昂的口氣重複著
「俄國神聖的古都」這句話,
「對不起,閣下,這話對俄國人可說毫無意義。我請各位來討論的是軍事問題,具體來說:拯救俄國要靠軍隊。
諸位,看來我得為打碎的瓦罐付出代價了,
你們的意見我聽到了。有幾位可能不贊成我的意見。但我,
憑著皇上與祖國授與我的權力,我命令撤退。」
托爾斯泰接著這麼說:士兵一旦進入沒有人的富裕住宅,軍隊就此毀滅,變成既非居民又非士兵的特種人,也就是趁火打劫犯。
在幾天的莫斯科大火,加上拿破崙一直找不到可以向他臣服的人
(後來退而求其次,找談和的人也沒有),
在沒有後援補給與接下來的嚴峻冬天,他必須
趕緊撤離回去。
這是拿破崙軍事神話第一次,也是最關鍵的一次被拆穿,
他竟然完全不顧自己的士兵受凍,
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逃回法國。
拿破崙
而面對幾十萬的法軍撤退,
庫圖佐夫卻一直不願意下追擊的命令,希望他們趕快沿著原路離開俄羅斯。
其實俄軍也是慘烈慘勝,兩軍在面對惡劣天氣的掙扎是一樣的,
只是法軍多了一個必須逃離。
天寒地凍下的追擊,
「勝利」不僅虛幻,且會多增俄軍的傷亡。
因此,庫圖佐夫才會說出那句名言:
我不願拿一個俄國人去換十個法國人。
當他瞇著眼睛,留神看著那些凍壞鼻子、面頰,眼睛紅腫潰爛的法軍俘虜時,
庫圖佐夫對著自己的子弟兵說:
等我們送走了客人,就可以休息了。你們立了功,沙皇是不會忘記你們的。你們都很辛苦,但畢竟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可是他們,你們瞧瞧他們的模樣,
簡直比最可憐的叫化子還要糟。當他們強大的時候,我們不惜狠狠地打擊他們,但現在我們可以可憐他們了。
他們也是人哪。對不對,弟兄們?
但話又說回來,
是誰叫他們闖到我們這裡來的?
他們這是活該...畜生...。
庫圖佐夫顯然講出了大家迷惑又不知所以的情感,
於是士兵們不斷的歡呼,烏拉...。
稍後,當一位將軍問元帥要不要備軍時,
卻發現庫圖佐夫在講完話後,私底下哽咽哭泣起來。
* * * * *
庫圖佐夫這種降低雙方軍員傷亡的命令,一直飽受各方批評。
甚至,當俄皇決定繼續進軍巴黎時,庫圖佐夫並不贊成。
(歷史告訴我們,後來俄皇還是這麼做了。)
托爾斯泰在這裡告訴我們:
庫圖佐夫演完他的角色。
托爾斯泰在重述這段「客觀」歷史時,是以庫圖佐夫為中心,
他驚奇地發現:還是有那種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元帥,
反而,這是一位罕見的總司令。
庫圖佐夫是托爾斯泰心目中,
具有悲天憫人胸懷的俄羅斯軍人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