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1/30------網球告訴我們︰自己的人生理應自己承擔

 

                       

 

《公開︰阿格西自傳》(頁19-20)︰

網球的術語中含有許多日常生活的詞彙,這點在我看來並不是巧合︰優勢分(advantage)、發球(service)、發球失誤(fault)、破發(break)、零分(love)。原因在於,網球的基本元素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每場比賽都是一個小型的人生。球賽結構層層堆疊,有如俄羅斯娃娃,這也反映了我們每天過的日子。

 
*                  *                 *

我認識的運動裡,發現網球是,最能呈現出一個人的個性。

也因此,除了小朋友問我,網球該如何如何時,我才會些許被動回應;對於滿十八歲的成年人,我幾乎不會回應(我會請他們去問教練),而其實,我也不喜歡別人說我,應該要如何如何。

另外,由於網球規則甚至規定,

選手不能與自己的教練說話,是自己的完全呈現。

所以,我並不喜歡雙打,到目前為止,仍儘可能地打單打。

許多時候,我甚至認為,雙打是為了權宜(如場地不夠、節省體力或練習如何與他人合作),

網球的根本精神呈現,還是在單打。

 

自己的人生,本來就是應該,讓他(她)自己來呈現。

 

而這十多年左右的網球變化,兩個趨勢發展,個人深感惋惜與無可奈何。

一是發球上網,幾乎快要變成絕響。那是一種,做了抉擇之後,勇於面對的象徵。可惜,晚近科技發展(球拍與球線的改良),讓發球上網者,幾乎是絕對處於劣勢(即使是第一發上網),從而減少了比賽的複雜與多面。德國選手貝克的上網魚躍截擊,應該確定已成絕響(希望這話,之後有選手挑戰)。

二是單手反拍,也將成「稀有動物」。在網球揮拍的動作裡,到目前為止,個人仍認為,單手反拍,是最符合人體力學的最優美動作(為此,個人會雙手正拍擊球,但卻仍主觀堅持,不願學習雙手反拍擊球)。我猜想,瑞士選手費德爾幾年之後退役後,單手反拍,也將會漸漸走入歷史。

 

許多時候,理想與現實,就是有這樣的落差。
其它領域,不也是如此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