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8/13------從被拋棄的歷史裡,拯救出來的普拉東

 

 

                                                                 皮埃爾與普拉東
如果沒有寫完這篇「普拉東」,

就會覺得《戰爭與和平》中最核心的想法,

沒有被表明出來。

 

 

直到現在,多數的人類歷史文字大都還是這樣:

最該被譴責的拿破崙,被傳頌著;

而值得敬重的庫圖佐夫卻剛好相反;

普拉東,這位象徵一般老百姓的「典型」,則大都是沒沒無聞。

 

 

這兩、三百年來的人類思想史,

有一個重要的「平等」思想源頭,

就是盧梭那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而在哲學上,康德深受其影響,其一段話我經常引用:

我輕視無知的大眾,是盧梭糾正了我;

我意想的優越感消失了,我學會了尊重人,

認為自己遠不如尋常勞動者有用,

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學能替一切人恢復其為人的共有權利。

 

 

我自己也經常自省回顧,

在求學階段,盧梭與康德此一思想脈絡,

對自己產生關鍵性的轉折,

從新儒家、自由主義,以至強調平等的自由主義。 

如果這一脈絡的「平等」思想,

哲學上是康德,那文學上就是托爾斯泰。

 

 

事實上,在其後來的《藝術論》書裡,

托爾斯泰記述著他嫁女兒後回到家中,村婦們群歌為其祝福,

而他被這歌唱所感動,快活又舒暢。

接著當天晚上,友朋彈奏貝多芬第28號鋼琴奏鳴曲,

奏畢,聽眾們不住地誇獎貝多芬這作品有多好、多深奧。

托爾斯泰把村婦歌聲與此奏鳴曲相提並論,

但卻得到冷漠的回應。

為此,在書的第14章裡,托爾斯泰告訴我們,在村婦的歌聲中,

他感受到真實的情感,而這才應是真正的「藝術」。

 

 

而普拉東的言行,

正是這《藝術論》書中,村婦歌聲的原型。

皮埃爾甚至向娜塔莎訴說著,他是從普拉東那裡,

「才獲得精神的寧靜與內心的和諧」。

 

 

這位在托爾斯泰筆下「善良的圓圓的俄羅斯人典型」,在書中頁

1282~12881331~13371394~1403裡,有非常完整的描述:

老弟,幸福好比網裡水:拉的時候沈甸甸,拉上來卻啥有沒有。就是這麼一回事。

主哇,但願我睡得像石頭一樣沉,起來像麵包一樣輕。

 

 

而書中強烈的對比是:

當拿破崙不顧自己的子弟兵受苦受凍,

「一馬當先」逃回法國;

交換的畫面是身患熱病的普拉東再也走不動了。

他同其他即將掉隊的俄軍俘虜一樣,

靠在一棵樺樹坐在地上,無怨無悔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來到盡頭。

 





*       *       *       *       *

 

 

可以說,托爾斯泰的文字,就是要將這些被視為卑微、無足輕重的人物,

如普拉東等,從被拋棄的歷史裡,拯救出來,

他是人民的文學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rbertfrommars 的頭像
    herbertfrommars

    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