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9/3------可能,投擲得更遠一些

            

 

                                                       大江健三郎
沒有錯,

是內心在吶喊、大喊,

如果有個可以呼喊一整天的山谷,

我會想讓那山谷迴音一整天。

 

 

寫完這段話,

我訝異地想起J. Lenon那首mother歌曲,

有著部分的相似生命情節。

Lenon曾經對著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的觀眾,

毫不掩飾地吶喊這首歌,

他同時也清楚,

那是對自己的一種自我療癒。

 

 

這幾天翻閱許多大江健三郎的書,

特別是前些天從大樹那取得的《讀書人----讀書講義》

(書中第二部,有其閱讀薩依德《論晚期風格》的心得)。

一直以來,除了戲劇的倉本聰外,

大江是我認為,理解當代日本的最重要一把鑰匙。

2007年以來,因為沖繩的審判事件,使他再次成為風暴中心。

「日本人是什麼?能不能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我一生只有唯一一次被告,但是我絕不能輸!」

現在已經75歲的他,依舊勇敢地承擔

從自己小世界到大世界的眾多苦難。

在生活中或在作品中,他

不斷錘煉:人、日本人、或是一個現代世界公民,可以如何、應當如何!

 

 

我相信我的「吶喊」,想必他,經歷過也熟悉著,

於是我也時時會反身地去想

他那著名的問題,轉換為:

「台灣人是什麼?能不能變成不是那樣的台灣人的台灣人?」

 

 

在《讀書人》中,當看到1997年大江生命幾陷絕境時,

薩依德發自紐約的書信,上面這樣寫著:

「我剛才從Jean那裡,聽說你目前正經歷著困難的時刻。

於是,我便給你寫下這封信,想要表達我的穩靠solidarity)與柔情affection)。

你是非常堅強的人,

也是富有感受性的男人,

因此,

我堅信你終究能夠克服目前的這一切。」

 

 

即使最傷心的時刻已過數月,

但閱讀到這段文字,自己還是潸然淚下,

並回想起當時自己身歷險境時,

大樹對我說的話:「不管什麼時候,

即使是半夜或凌晨,你都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

「每次想到你們的辛苦,比起來

我這揉麵團的雙手辛苦算什麼。」

 

 

我深深體會那珍貴的友誼,於是柔情(affection)是該書的原有中譯,

至於solidarity,原有的翻譯是「連帶感」,

我就逕自改為「穩靠」了。

 

 

大江後來透過寫作《換取的孩子》、《愁容童子》與《別了,我的書》,

意識到自己的晚期風格,

並「理解到自己通過實際做了些什麼而得以超越那困難時刻的」。

 

 

此刻,我再次以自己的話轉換大江類似的話,

作為這篇感性遠多於理性文章的結尾:

 

 

很珍惜可以重回人間,再次學習呼吸與行走。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我這樣,

幸運地得到這麼多的協助與鼓勵。

於是,從此岸這裡向著彼岸那裡,

在吶喊之餘,

漸漸回復平靜之後,

我想像著這樣的未來,

未來,

我希望能把自己此生想完成的東西,

「盡可能投擲得更遠一些」。

 

 

沒有錯,

我在此岸這裡,

已經重新出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rbertfrommars 的頭像
    herbertfrommars

    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