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4/9------近距離的《罪與罰》觀後感

                                     ------2011年闊葉林春季讀書會的暖身墊背之一

 

                   

這十多天來,
除了日常生活外,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縈繞我心。
今天早上,
知道這是書的尾聲了,
最後的三頁,我還刻意緩了緩,
心想:真的就這樣看完了嗎!

而彷彿作者知道讀者會有這樣的不捨,
最後的最後,他這樣寫著:
他們倆都有心把這七年看成七天。...
不過,那會是一個新的故事,...
一個人怎樣逐漸獲得新生的故事,...。
這可能成為一篇新小說的題材,不過我們現在的這篇小說卻要結束了。

《罪與罰》小說看到一半時,
我就有某種會意與意識,主角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的
《論犯罪》文章以及後來他跨越界限所犯下的罪行,
不正是今天資本主義背後功利主義哲學的「負面」縮影。
正如拉斯科爾尼科夫對推崇「自利推到眾利」的盧仁說:
只要把您剛才宣傳的那一套推論下去,就會得出人可以殺人的結論。...
199-204頁)

在這裡,我再一次地確認:
托爾斯泰與杜斯妥也夫斯基兩人在文學上的巔峰作品,
其實正反應出,第一個非西歐的傳統社會,
在面對雙元革命(經濟上的英國工業革命與政治上的法國大革命)這
全世界浪潮席捲時,其挑戰與回應上的文學呈現。

有趣味的是,
上一次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冬季讀書會,
焦點在政治上的法國大革命;
而這一次的《罪與罰》,則集中在經濟上的英國工業革命
所帶來的資本主義運作邏輯(亦即功利主義)。

幾盧布、幾戈比,是那麼真實地影響、甚至瓦解
原本傳統社會的原來價值觀與結構。
那崩解的痛苦,我們至今不正清楚地感受著
這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苦澀,以及
思考如何應對嗎?

甚至,在進入
21世紀的這前十年,我們都正親身感受:

跨國公司大企業確實逐步地慢動作政變

傳統民族國家的權力結構。

令人震撼的是,這本小說完成在
1866年,

但卻像個寓言般,仍然有效地說明著當今世界...。

這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令人敬佩與尊敬,

也是這小說,這十多天來,讓我不時陷入沈思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經過大樹的提醒後,那

瑪爾美拉朵夫一家人的幾場遭遇,確實是文學史上震撼人心的想像畫面啊!

他在酒店對著眾人說著他的女兒索尼雅:

一個窮苦而正直的姑娘單憑誠實的勞動能掙到很多錢嗎?...

要是這個姑娘正直而又沒有特殊的才能,每天就連15戈比也掙不到,而且

還得一刻也不停地工作!

瑪爾美朵夫臨死前,才看著領「黃色執照」的女兒,倒臥其懷中,

那真是勞動階級痛苦悲鳴的吶喊~~~。

而出身貴族世家,幾經災難嫁給瑪爾美朵夫的太太

卡捷莉娜.伊凡諾芙娜也是臨終前,才來到索尼雅悲慘生活地方,

同時哭喊著:

大家看看,堂堂貴族的落魄上流家庭孤兒寡母,怎樣沿街乞討...。

她最後教著自己小孩,如何唱著「高貴歌曲」討飯,

那也確實是落魄貴族階級的沈痛哭喊呢!

而,而

這近兩三百年來,確實是一個資產階級全面優勢的時代,
到現在更是啊!

不過,我要說的是:
在杜斯妥也夫斯基與托爾斯泰年代,
他們透過文學,把真實的遭遇、困境與苦難,
相當完整地呈現出來,
而似乎,
兩人在最終都訴諸比較消極
宗教力量的「復活」、「重生」...;
而此刻,閱讀他們小說之餘,
我想著的是,
如何在這之外,
更積極的應對與點滴改革...。 
 

 

附註說明:
我好像都未提及,讀書會的另一本
托爾斯泰的《復活》。
原因是,上一次電話中,大樹對《復活》的評論,
我幾乎完全沒有反駁的餘地,
所以,也就變成這樣了~~~。
不過,這幾天,我會嘗試努力捍衛《復活》的,
特別是在讀書會當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