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9------昨日美夢,明日希望,把握今天
------翁山蘇姬與麥可.艾里斯的愛情故事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也是麥可.艾里斯的五十三歲生日,他就此與翁山蘇姬永別。艾里斯竭盡所能申請入境緬甸終不可得,但他知道緬甸軍政府在想什麼,所以他懇求妻子千萬不要離開緬甸來英國牛津看他。因為艾里斯知道,只要翁山蘇姬一離開,軍政府將永遠不會再讓她入境,而緬甸人民將更沒有未來。
就這樣,兩人天人永隔。這是上世紀最令人痛心、也最為感人的愛情故事。夫妻兩人共同地「以愛之名」,讓世人知道「小愛」與「大愛」如何而能,成為感人至深的永恆。
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上的艾里斯。 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上,使用的翁山蘇姬照片。
今年六月十六日,她終於踏上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面對眾人長時間的鼓掌與致敬,我特別注意到,翁山蘇姬那,極低限度的情感回應。因為表面平靜,所以更讓人感受到,其水平面下的波濤洶湧。而究竟,在那堅毅而平靜的滄桑臉龐上,有著多少的人生體會呢!
2012年,終於可以沒有顧慮地,站上領獎台發表演說。
以下的幾段文字引述,或許些微能傳達,他們兩人的內心世界。
一、婚後的翁山蘇姬曾向艾里斯提及,自己可能的命運。
我只有一個要求
萬一我的人民需要我
你要幫我盡到自己的責任
有時我會擔心
局勢和國家的考量
可能會拆散我們
我們在一起這麼幸福
分離將是一種煎熬
但我相信愛和同理心終將勝利。
二、艾里斯的回應是:
我永遠不會站在你和你的祖國之間。
三、翁山蘇姬被軟禁隔離時,其內心的堅毅:
小的只有十二歲
必須去念寄宿學校
我當然會擔心這些事情
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
同僚的家庭情況比我的更慘
有同僚被關進緬甸的監獄
他們家人的安危也堪憂
所以他們擔心家人
還得面對牢獄生活
而我完全不必擔心家人
我知道他們很安全。
四、翁山蘇姬對寂寞的告白:
寂寞來自內心
很多住在大都市裡
享受自由的人
都覺得異常寂寞
因此我覺得寂寞來自內心。
五、艾里斯最喜歡的「向黎明致敬」詩文:
(一九九九年九月,由其大兒子亞歷山大在追思會上朗誦)
把握今天 因為這就是生命
就是生命的精華
在其短暫的過程中
存在生命的現實與變化
成長的喜悅
行動的輝煌
權力的榮耀
每一個昨天都只是夢境
每一個明天卻只是幻影
但充實的今日
讓昨日成為美夢
讓明日變成希望
因此請好好把握今天。
.....
最後,那來自英國薩克森的12世紀僧侶
聖維克多.雨果的美麗詩篇,
彷彿再次餘音繞樑:
一個人若覺其故鄉是甜蜜的,那他仍舊只是一個纖弱的初學者罷了;而當他認為每一寸土地都是其故土時,則可算是強者;但當他將整個世界視為異域他鄉,則應就是完人了。纖弱的靈魂只將他的愛固著在世界的某一個點上;強人則將他的愛擴充到全世界;但完人最終卻止熄了他所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