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9/1------那難以避免的缺點是人性

                                                           ------2012年秋日闊葉林「文學遊樂會」墊背心得之二

 

                     

 

看到小明寫的「世界現代史」與大樹的「杜斯群魔背景文」,我想,我的墊背心得也應該來到第二篇。

 

最近,一有空,就不自覺地陷入,對杜思妥也夫斯基「五本大象」長篇小說的沈思中。那之中,有重新溫習、有前後對比,甚至還有與小說家的想像對話。

 

昨天被大樹問及,對《群魔》的總體評價。一時之間,很主觀具體地說出:無法認同杜思妥也夫斯基在書中,對激進青年五人小組活動的故事鋪陳。甚至可以這麼說,在「五本大象」的沈思中,目前對杜思妥也夫斯基唯一「有意見」的,可能就是這部份的人物描寫。

 

或許,正如杜思妥也夫斯基在一八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寫給斯特拉霍夫的信中所陳述的,對這作品「寄予很大希望,但並非在藝術上,而是在傾向方面;...縱使寫出來的是一本謗書,我也一定要陳述我的意見。」

因此,我主觀地認為,這部份關於西歐派虛無主義者(或可說革命派),杜思妥也夫斯基缺乏一位小說家應有的同情理解觀察。作者罕見地,沒有進入這些人物的內心「心理」世界,幾近「漫畫平板」的角色處理。

 

一直相信,普遍的社會現象或趨勢,即使是這群脫離「根基」的虛無主義者,也一定有其社會淵源與脈絡可循。
悲劇始終來自人性。但五人小組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彼得.斯捷潘諾維奇,只讓人覺得權謀,不見其,何以能夠號召一群人的想法陳述。

 

其實之前讀書會,曾念過托爾斯泰的《復活》。書的後半部,男主角聶赫留朵夫跟隨女主角卡秋莎流放西伯利亞時,遇見一群政治犯。而《復活》中的人物描述,作者有正面描述的謝基尼娜、西蒙松與納巴托夫等人,也有負面描述的如諾伏德伏羅夫。誠然,《復活》在敘述這些人時,其寫作藝術層次,其實已經接近「素描」。

 

                   

 

不過,在這裡我卻必須申明,正是這樣的主觀認為(關於虛無主義者敘述的「不理想」),反而升高了我對杜思妥也夫斯基作品的更加喜好。因為,有「缺點」,才是更真實的人啊!而且,如果沒有《群魔》讓鐘擺擺盪到另一邊,或許,作者就不可能出現,後來的《少年》與《卡拉馬佐夫兄弟》,擺盪到比較同情革命派的另一邊(我們都知,在杜思妥也夫斯基想像中,未完成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續篇,其主角阿遼沙的後來設定,是會成為政治犯的。)

 

這樣的因「缺點」而更加喜愛的另一個例子是,托爾斯泰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全文因為作者參與莫斯科人口普查,讓他更加明確地往人道關懷方向前進,這是貴族走向平民百姓,學習與他們在一起的關鍵著作。

可是讀者要有心裡準備,這書最後,對「女權」與所謂婦女問題的想法與主張,絕對會讓主張兩性平權的現代人,瞠目結舌...。

 

透過杜思妥也夫斯基與托爾斯泰「這樣」的作品,讓我更加學會珍惜他人的「缺點」。原因是:不就是因為人的不完美,才更像人,才有人味呢。

 

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會很嚴厲地,譴責自己的缺點,即使是一點點不道德的想法,都會讓我痛苦盤旋好一陣子。

而今,從這兩位文學家的作品中,漸漸開始不那麼嚴厲地對待自己。

 

學會了珍惜他人的「缺點」,同時也學會了「珍惜」自己的缺點。

另一方面,因為這樣

放鬆了對自己的苛求,同時也放鬆了對他人的苛求。

 

然後,在這樣的理解之上,我們點點滴滴地、儘可能地,

改善目前我們所能改善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rbertfrommars 的頭像
    herbertfrommars

    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