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8/10------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現實烏托邦的博愛政治如何可能〉(十一之十一「談判桌上大家參與」)

 

         

 

(三)、聯合國與國際經濟組織的改良

 

法學者格倫農(M. Glennon)曾經真實地寫到:整個國際法體系只不過是一大堆空話,想使權力統治服從於法律規範,只能算是一種偉大的嘗試(Chomsky 2004:13)。自冷戰結束後,我們更清楚看到這個由少數權貴菁英主控的美國,其在國際上已成世界「老爺」(mandarin)。在政治方面,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享有與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一樣的絕對否決權。在1970年以前,蘇聯是最常動用否決權而美國則從未使用過,但自俄羅斯取代蘇聯的席次後,美國就如等比級數般不斷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短短30幾年的統計,美國動用否決權已近80次,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甚至曾因為尼加拉瓜問題,美國連聯合國大會號召會員國遵守國際法的決議也要否決。2003年,當法國對其即將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表明要否決時,美國甚至乾脆繞過聯合國安理會逕行開戰。

 

    而在經濟方面,美國更是形同全世界唯一擁有「實質」否決權的國家。由於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都規定任何決議通過均須達到85%的絕對多數,而美國在這兩個組織都握有超過15%以上的加權比重配額票,所以這一規定,等同讓美國擁有國際經濟決策的唯一否決權。雖然20064月國際貨幣基金會與世界銀行開會時,承諾將推動會員國投票加權比重改革,願意調高部分如中國、南韓、墨西哥、土耳其等新興工業國家的投票權重,然美國獨享的超過15%特權,卻是怎麼說也不能更動。

 

    改善以上如此不合理的辦法應是:在國際上不斷如實地說明美國的特權,讓其他國家人民知道這個不公平事實,全力支持他們政府採取抵制美國的霸權行為。就以20015月為例,由於小布希政府拒簽〈京都議定書〉與不遵守〈反彈道導彈條約〉,就曾使美國一度被排除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之外。另外在美國國內,則應努力讓此真相,讓將近五成不去投總統票、超過六成不去投參眾兩院國會的美國選民知道,其不投票行為,其實是間接助長此一不公平現象的持續惡化。

 

無論如何,畢竟美國是定期民選的民主國家,如果美國社會金字塔頂端以外的其他五分之四的基層選民踴躍出來投票改變現狀,那麼,情形就會大為改觀。這些冷漠不投票的美國選民們一定要知道:其走向投票所的投票行為,將不只可以改變自己的弱勢處境,同時也能改變其他國家人民的命運。(2008年超過六成投票率的美國大選,讓主張與國際多邊合作協商的歐巴瑪當選即是一令人鼓舞的例子[1]。)

 

此外,如何讓國際經濟組織不致成為大企業的幫手,重新回到1970年代以前的角色,也是當務之急。讓它們理解其最重要任務是,如何促進各國更為公平(fair)的貿易,而不是任由經濟強國弱肉強食的自由(free)貿易。就以眾多的經貿協定來說,如何跳脫英美議會式的壓力團體遊說模式(因為對比於強權國家與大公司的龐大常駐人員與經費,許多弱勢國家根本沒有能力派駐代表遊說),營造一個公平的談判平台,應是未來致力改善的方向。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超越民族國家之上,特別是可以對國際強權(除了美國與英國之外,當然也包括另外三個擁有安理會絕對否決權的法國、俄羅斯與中國)與大公司進行有效制裁的世界政府[2],至今仍是人類政治志業的未完成。現實烏托邦的博愛政治認為,目前世界各種族不應有優劣之分,一個具有強制公權力的世界政府,應該對於近600年來歐洲人主導的國際政治,進行遲來的正義補救。

 

(四)、突破英語系國家的國際觀點

 

 

總部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1980年代致力推動文化多樣性,希望讓第三世界在國際通訊系統上也能有參與之地。然這提議卻遭到當時美國雷根政府與以色列的抵制,以致西方壟斷寡佔國際傳播媒體的情形日益惡化。甚至21世紀今天暢行全球的網際網路,美國依然堅持擁有唯一的管控權(Chomsky 2006:230)。不過,如此想獨霸一方的文化詮釋權已遭到各方挑戰,其中法國的舉措格外令人矚目。

 

在整個2003年戰爭中,極力反戰並聲言要動用安理會否決權的前法國總統席哈克(J. Chirac),卸任前終於催生成功France24新聞頻道(2006126日開播)。席哈克希望藉此能突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與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的「盎格魯撒克遜」國際新聞觀點。除了傳達法國觀點之外,頻道也將加強非洲與貧窮國家的報導,因為他們認為「主流國際媒體長期忽略這些地區」。目前這個頻道除了英、法語廣播外,2007年將開始加入阿拉伯語與西班牙語頻道。

 

除了上述法國的努力外,長期傳達阿拉伯世界觀點的,則是有位在卡達的半島電視台[3];另外還有委內瑞拉總統查維玆(H. Chavez)在20057月開播的「南方電視台」(Telesur)。南方電視台的傳播範圍,除了委內瑞拉之外,還包括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巴西與古巴,查維玆希望該電視台能取代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傳達出拉丁美洲人的觀點,並力抗歐美的文化帝國主義。[4]

 

    我們認為:任何單一觀點或不符人口比例的強勢語言,絕對是人類思想的一種文化暴虐。如今天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大約不超過6億人(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等國),但英語卻占據全球近70億人中的主導地位,成為大家漸漸公認的世界語言。當然,不管是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其若取得超過人口比例的發聲地位,同樣也是暴政,違反文化多元主義。確保人類語言文化的多樣性,不讓任一語種超過其應有的比例獨大,就像大自然生態強調生物多樣性一樣,希望彼此皆能得其所哉並永遠生生不息。

 

        *           *           *            *            *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同等資源養護成長,這是「現實烏托邦」努力以赴的目標。任一民族或個人,不管是享受過度的偏愛、溺愛與縱容,亦或是遭到過度的忽視、剝削與歧視,都將是全球社會不安的淵藪所在。對照於優勢者好整以暇的結構性制度壓迫,許多赤手空拳的肢體暴力,往往是最蒼白無力的絕望反抗象徵。

 

就民族國家來說,最近剛過3億的美國人與近6100萬的英國人,其擁有的資源與製造出來的污染,如果與世界上其他190幾個國家有這麼大的落差,那麼,全球結構性不公平所衍生的所謂「恐怖主義」活動,則永無根除的一天。同樣地,當全球1%最有錢的人掌控世界財富的40%,排名前2%的鉅富則壟斷全球半數以上的資產,此一情況無法改善且不斷惡化時,那麼,現世此岸的「博愛政治」終究也是鏡花水月。

 

本文「現實烏托邦的博愛政治」,在詳述世界普遍不公之餘,主旨即是希望闡明康德哲學中的倫理學「普遍主義」主張,在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前提之上,真正達到公共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想境界。而這是西方現代化過程中,曾經有過但如今卻被棄置一旁的重要資產之一。

 



[1]  2009417,第一位非白人的美國黑人總統歐巴瑪,在美洲國家高峰會表達,希望與拉丁美洲國家發展「平等夥伴關係」;他甚至承認過去美國在這裡的「錯誤」,並希望與古巴建立新開始。另外200964日歐巴瑪在埃及開羅大學演說,也同樣表達期望與伊斯蘭世界和解的新開始。在演說中歐巴瑪強調:一如穆斯林不符合某種粗糙的刻板印象,美國也不符合自私自利帝國的粗糙刻板印象,身為美國總統,實應有責任對抗各種負面的伊斯蘭刻板印象。

[2]  二次世界大戰後,愛因斯坦(A. Einstein)曾極力反對美國對西德的重新武裝,倡議成立世界政府。1947年甚至發表公開信給聯合國大會,呼籲把聯合國組建為世界政府。愛因斯坦的言行,甚至遭到當時麥卡錫主義者(McCarthyist)的指責。

[3]  15億人的伊斯蘭世界,是至今仍被西方世界普遍污名化的宗教文化。正如巴勒斯坦裔的美國學者薩依德(E. Said)在《遮蔽的伊斯蘭》書中所說的:對伊斯蘭宗教惡毒的概括化,已成為西方最後一種還被容許的,詆毀異文化的方式(1997:xii)。

[4]  影響所及,近幾年大選上台的拉美政權,大多都是左傾的強調公平貿易政黨主政,如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烏拉圭、巴西、尼加拉瓜(2006,11)、厄瓜多(2006,11)、瓜地馬拉(2007,11)、巴拉圭(2008,4)與薩爾瓦多(2009,3)等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