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10/11------盧梭糾正了我不應輕視無知大眾

 
           盧梭的畫像是康德客廳的唯一裝飾品


所謂康德「本務論」傳統的契約論,

其實就是日內瓦公民盧梭三大著作的哲學系統論述:

分別是《論人類不平等起源》、《愛彌兒》與《社會契約論》。

 

 

 

熟悉哲學史的人都知道,

康德終其一生從未離開家鄉科尼斯堡,

而且終身奉行規律的生活作息。

 

 

 

科尼斯堡人也將康德規律地在下午後的定時定點散步,

日復一日地當成該堡的作息時鐘。

結果有一天,康德

因為看了盧梭的《愛彌兒》而著迷忘了散步,

結果使得該城當天作息大亂。

(我在淡水寫論文兩年也幾是如此,

但根本沒人理我。)

 

 

 

在康德心目中,盧梭是道德世界的牛頓,

而盧梭的畫像也是康德客廳中的唯一裝飾品。

他在1764年還這麼寫道:

牛頓完成了外界自然科學的詮釋,揭示其秩序與規律;

而盧梭則是關於人的內在宇宙,他發現了人的內在本性。

 

 

 

而最關鍵的就是以下這段話,

使得康德邁向關鍵的「世界公民」步伐,他說:

我輕視無知的大眾,是盧梭糾正了我;

我意想的優越感消失了,我學會了尊重人,

認為自己遠不如尋常勞動者有用,

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學能替一切人恢復其為人的共有權利。

 

 

 

因此,對比「目的論」少數人自以為是的telos,

「本務論」的字源是onto,也就是有生命的存在物,

ontology,就是指探討包括人的生命本體論,

deontology----本務論

就是以此衍伸出重視平等、公平的普世價值哲學體系,

並與先前的「目的論」形成強烈對照。

 

 

 

前一篇文章中,哈貝馬斯所提的穆勒「自由民族主義」與

康德的「世界公民主義」,

正就是今天兩大政治哲學的較勁與對比。

 

 

 

說更明白一點就是:小布希的單邊主義

與今天歐巴瑪的多邊合作主義的最根本差別所在。 



2009/12/10------品德教育其實也是一種獨白主義

      

       也許我們今天才漸知,盧梭「高貴野蠻人」的真義。

知識與道德是兩個不相關的領域,

早在18世紀的康德哲學那裡,

就完成了「認識論」與「倫理學」的清楚區隔。

 

 

無學歷的人會履行他的道德律令;

反觀認識愈多的人,常常卻是愈知如何為非作歹的人。

 

 

所以,自認愈有學問知識的「知識份子」,

自以為念了書、聽了樂、看了畫,...

然後就以為達到了品德教育、力行了「有品」運動。

這是「認識論」小看了、錯看了「倫理學」此一看似簡單

但其實卻是深奧無比的領域。

 

 

倫理學在今天知識爆炸的時代裡,

顯得似乎愈來愈至關重要。

個人認為,今天「倫理學」的最大挑戰在於,

如何立基在「認識論」(窮究人事物之理)之上,

將外在感知內化到對生命的體悟、透徹,

以至成為一種達觀的生命發展之學。

 

 

目前多數的學校教育,以及眾多自認高尚的「知識份子」,

當他們仍舊宣稱,

負有提升品德教育的重責大任時,

實多會讓人覺得反感,以及不知今夕是何夕。

 

 

事實上,網路帶來的資訊與知識普及,

造成

以前是由教育體制少數人護持的「認識論」領域,

如今卻是散開來,大家在這個領域愈趨平等。

所以
今天是沒有人有特權自我抬舉、自我詮釋認定

什麼才是有品德、有教養。

 

 

在這樣的新時代,

嘗試學習:更多的謙卑、更多的包容、

更多的感同身受、以及更多的開放平等尊重,

是最起碼的,

讓人不覺討厭、不覺荒謬的根本起步。

 

 

使用納稅人的錢,提倡「有品運動」,

我們還真的是要拜託「這些高尚的人」,

你們真的是可以省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rbertfrommars 的頭像
    herbertfrommars

    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