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11/19------俄羅斯文學對人性的終極探索


                       現代版的「宗教大法官」
 

 

個人一直認為「經濟」的英國、「政治」的法國、

「哲學」的德國,然後「文學」的頂峰則是在俄國

(西伯利亞是文學家最好的學校);

這部份目前正努力進修中,現正挑戰著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俄國「文學」體現著對人性的終極挑戰與探索,一位未滿18歲的

俄羅斯青年(杜斯妥也夫斯基)竟就如此下定志向:

人是一個謎,必須識破它。如果識破它需要整整一生,也不能說是浪費時間。

我願意作一個人,所以我要探索這個謎!

 
                         杜斯妥也夫斯基


「宗教大法官」是杜斯妥也夫斯基

在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中的一段著名寓言:

無神論的二哥伊萬向三弟阿遼沙述說著,

耶穌再度來到人世,但遭遇大法官逮捕,最後要祂永遠不要再來的故事。

 

 

這段寓言,從頭到尾都是大法官的獨白,

他向耶穌責難為何要如此相信凡人的自由意志。

大法官其實是痛苦地向耶穌抱怨──人性的真實與現實,

他居然向耶穌發誓說:

人們生得比你想像得要弱一些、矮一些,你這麼尊重他們

反而是不同情他們,...

減少一點對他們的尊重,降低一點對他們的要求,

這樣才是真正地愛他們,

他們的負擔也才不會那麼重;

要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由地決定自己的行為,

其實反而讓他們更迷惘與痛苦。

 

 

大法官一直期望耶穌能對其質問能有所回答,

但祂卻始終平靜凝視不發一語,最後起身向這位九旬老翁一吻。

大法官有點錯愕但隨即打開牢房,

向耶穌說著「你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再來」。

 

教宗隆加里的手觸摸歐塔維安尼的臉,應可類比耶穌對大法官的吻。 


然那個沒有言語的吻,卻在他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但老人原來的想法並沒有改變。

 

 

                                    

 

 

耶穌的沒有言語,應是將這個「回答」留給每一個世間凡人,

可以「自由意志」地回應。

而且這個「回應與挑戰」,

即使到今天,應該還是一個未完成...。

 

 

 

 

2009/11/18----教宗隆加里的現代版「宗教大法官」圖說












 

2009/11/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