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立志不被勝利者寫入歷史
正義論
社會一般分成五等份,
最上面最優勢的是前五分之一,
最下面最弱勢的是後五分之一。
我們愈來愈清楚,
哪天最下面的爬到最上面,
沒有適當的規範制衡,也同樣會表現出蠻橫模樣,
這是政治人性之惡。
但不知為何,(某種公平正義感吧!)
一方面清楚這樣的人性循環
(所以權力制衡之必要),
但卻永遠關心那「當前」較弱勢的五分之四。
在1960年時,當時世界最富有的前五分之一所得,是後面最貧窮五分之一所得的30倍;但到1990年時,差距一下子來到60倍;1999年的統計是80倍;2006年則已經來到90倍。
對於以上這種幾乎會形成「社會死」的貧富差距,美國商學院的教育主導者並不以為意。他們不會去討論如何改善此一不合理情形,而是教導其學生,只要重視那前面20%有購買能力人的需求就可。至於,另外那80%絕大部份的一般老百姓,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說那底層的20%人口。
太多人太容易為可以提供職務、金錢的
上面五分之一服務,
聰明人(我們社會太多聰明的人),
不僅這樣靠向有權勢的一方,
並且常以所謂「國家整體利益、安全」為名,
遂行保護前五分之一優勢階級之實。
(熱比婭最近被內政部拒絕入境,其說辭就是典型例子。)
許多時候,常會問自己為何不「聰明一點」,
但J. Rawls那本總結1960年代理想主義的《一種正義理論》
(這是一本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政治哲學論述,我想)
其「現實烏托邦」的實現可能,
卻一直鼓舞著自己。
J. Rawls
公平正義,總會想站在受害弱勢的一方,特別是那些沒機會受教育、不知該如何清楚訴說的一邊,
幾年前,透過E. Said《知識份子論》得知,這樣的選擇也是有「樂趣」的,
那是
要有比對手更強悍的「不屈不撓博學」,
並且時常會感受到某種「起義感」與「戲劇感」。
嗯,我時常複誦想像Said的「趣味」提醒,
並在音樂聆聽中取得平衡。
過去,如果歷史都是勝利者、壓迫者書寫的,
那就立志不被勝利者寫入歷史吧!
或甚至更積極一點
翻轉大家習以為常的歷史座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