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8----總不能「被脅迫了還不能抗議幾聲」
我的淡水鎮居然可能分到4~5枚中國飛彈
法國伏爾泰與英國穆勒的「言論自由」論述,
理想性十足,但落實到現實權力運作時,
就會面臨如下困境。
在「言論市場」上,言論自由常被強者、可以發聲者、
自認文明高或自視水準高的一方獨占;
以致,弱者、不知如何發聲者,或被視為文明低的一方
「被打還不能反抗」。
在某些由強者自訂的「目的」下,弱者是可被犧牲的。
19世紀穆勒本身就是典型例子。
事實上,穆勒在論述言論自由的四個理由同時,
也寫下〈論人道主義干預〉一文,
其中熱情贊頌英國殖民印度與鴉片叩關中國,
他認為,即使這些如物品般的野蠻人被征服或被毀滅,
也都是本著「人道主義」傳統,為他們的長遠未來著想。
當時的滿清中國不僅被打,還好像要跟歐洲人說謝謝 。
而今,承平的中國老早就不需要民族主義了,
但卻仍以此遮蔽其對西藏與新疆的腐敗統治。
然後,同時也以1500枚飛彈對準台灣,
要台灣「回歸祖國」。
全台灣總共有369個行政區,我的淡水鎮就可以分到4~5枚飛彈。
所以目前在台灣有多少聰明人,
因為震懾於武力威嚇與仰視於中國經濟崛起,
選擇站在優勢強權那一方,然後高喊要有
「中國一定強」的言論自由。
然後,對於不同意如此的「另一方抵制言論」,
優勢者居然反咬說,這是壓迫「言論自由」。
請問大家,
選擇站在優勢者那一方是多麼容易、
多麼自我感覺良好啊!
但為何還是會有人不平而鳴地
選擇站在弱勢與被威脅的一方呢?
詳細情形請看下回,康德對此要求普世公平的論述(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