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2/13------那「晚期風格」的邁向最廣義宗教

                                ------致令人眷念Simone Weil的書信之五

                                    

                                       Weil曾說:我的前世,肯定是在弗羅倫斯度過的。

如果咖啡的重口味是曼特寧,茶葉的重口味是紅茶;那麼思想方面的重口味,則應是宗教。通常學習者抵達、習慣這些厚重的事物之後,幾乎就很難重返之前的輕盈。 


Weil

我從你眾多的書信中體會到,
如何把握「有限生命」,並朝向「無限宇宙、等待上帝」
的重大啟發。

「有限生命」無論如何都要奮鬥到最後一刻,
就像你生命最後,輾轉於紐約、倫敦,
一直渴望重回法國,親上前線...。
而在此奮鬥的同時,
你卻更加深刻地體會「無限上帝」。

往後,我應該會永遠記得這
生命中的「韋依時刻」,
你那面對上帝的謙卑與信念,彷彿一道亮光,
照進曾在深淵中,悲傷、失衡的徬徨靈魂。
感覺上,透過你真摯的書信、短文,一次又一次的閱讀,
那馨香的亮光已然在前,那平衡的標竿已經掌握。

 

                 

Weil
雖然你曾經打趣地說:
「要是人們有一天在教堂門口貼上告示,說只有收入不超過某個最低限額的人,才能進入教堂,那我會立刻皈依教會...。」
但,你最終依然踟躕「洗禮」,「願留世間,普渡苦厄」。

我有意引用達賴喇嘛的這句話(前面是「輪迴未盡,虛空尚存」),
是因為你一再強調,無法排斥這世上,其他宗教的著作與思想。

以下這一段關鍵話,也正是你生命的恰當註腳之一,你說:

不管是「凝視社會百態」或是「從塵世中引退」,都是一種有效的心靈淨化模式,因此,自己長期積極投入公眾事務,並沒有錯。

你的宗教轉向,
並沒有減低你任何的現世行動,
反而,信仰愈加強烈,行動就更積極,
而這,又是一種令人驚嘆的「平衡」。

也因為這樣,此刻,更加深我對你的眷念。
因為,我們知道有太多人,當自覺大澈大悟之後,
就宣稱,已從塵世中全然撤離。
然而,他們忘記了一個根本事實:
只要個體生命存在的一天,與塵世的互動,就絕不可能消失;
「那些聲稱超脫凡俗的」,究其真實,大多常是以
另一種奇異扭曲的形態,在塵世中重現。

                        

有限的生命繼續前行,以至終點,
相伴的,
對無限的尊崇與信念,也繼續體會,直至最後的最後。
所以你才會說:
努力改善,但仍要愛這個世間、無可奈何的不幸;
永遠的祈禱,但更是要愛這「不在場的上帝」,
因為祂要永恆地賦予人們的自由選擇,無論如何。

於是,關於藝術的「晚期風格」討論,
我因此有了新的理解與詮釋。
薩依德提及的兩種晚期風格,
「非凡的寧靜」與「與世難諧的流亡」,
其實是可以合而為一、同時並行並存。

我懷著不自量力的勇氣,稱此為「邁向最廣義宗教領域的轉向」:
是有限也包含無限,是積極入世也包括消極出世;
能諒解人世間的不幸,但始終永不放棄將這不幸減至最低。

從這裡,
我嘗試再次提醒自己:
要能
從曼特寧再到藍山、從紅茶再到綠茶;
從現在的中年老成,
再次學習與享受
嬰兒或孩童的天真微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bertfromm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